日期:2025-08-23 16:53:59
“5个月来,在科学理念的引导与集体氛围的激励下,我的体重从83.5公斤稳步降至74.8公斤,成功减重18斤左右,BMI指数从29.8降到26.1,脂肪率从25.1%降到22%。这份成绩单,不仅体现在数字的变化上,更融入我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与践行之中。”
伴随着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金君斌的心得分享,台下响起热烈掌声。这是一场特别的总结会——面向的减重人群,并非患者,而是中心员工。
31名参与者超3成BMI超过28
近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肥胖问题日益严重,已成为影响在职人群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今年,国家卫健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发布《“体重管理年”活动实施方案》,积极、科学、有效解决肥胖问题被提上日程,全国各级医疗机构纷纷开出减重门诊。
在让患者管住嘴、迈开腿、接受体重管理之前,能否先把医生的体重管起来?为此,今年3月,中心工会成立了“美阳阳”体重管理小组,希望通过专业指导和同伴支持,促进职工实现减重目标,形成规范化、连续化、可复制化的职工体重管理标准化管理。约半年时间过去了,大家的进展如何?
今年3月,通过问卷星,中心搜集了职工身高、体重、BMI和各自减重目标,最终确认了31名参与者,其中BMI≥28(即肥胖)的占比高达35%,急需科学且贴近生活的体重管理方式。第一步,就是提高职工的健康意识。“要掌握科学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运动方法,结合中医内科针灸的辅助治疗,在6个月内使至少70%的参与者体重减轻5%至8%。”组长金申君介绍,从而建立长期有效的自我管理体系,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。
为此,华阳社区的职工体重管理项目工作小组分为健康食堂组、健康宣传组、健康指导组、健康促进组、健康社团组和适宜技术组,并聘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吴江、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谭雯作为专业指导。比如西医营养师制定每周食谱,用“藜麦饭+清蒸鱼”替代高油外卖;每天中午12时到13时,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尊巴、垫上普拉提、搏击、有氧挑战等健身项目,而中医科每周三开诊前,也会组织八段锦等中医养生操练习。
同伴支持不让“减肥”成为空口号
中心副主任王雯雯介绍,在推进中大家发现,同伴互助非常重要,“让健康减肥不‘孤单’,我们组成了CP,每天一次体脂秤打卡、每周一次减脂餐比拼、每月一次达人分享。”大家相互监督,戒掉了夜宵,比喝水、比吃饭速度、比骑行公里数……
金君斌坦言,“说实话,第一次参加健身操课程时,我是抱着‘试一试’的心态去的。看着跳操时自己笨拙地跟着教练做动作,心里还挺不好意思的。但坚持两次后,我发现自己竟然开始期待每次的健身操时间了。统计了一下,我一共参加了30多次健身活动。”而他的早餐,也从以前的油条+豆浆+粥变成了包子+鸡蛋+牛奶,“午餐坚持选择食堂的减脂餐,主食减半、蔬菜适量;晚餐控制7分饱,主食以粗粮为主;加餐时,吃新鲜水果或少量坚果。”他还特别分享了自己的经验,“很多人工作日控制得很好,一到双休日就放纵自己,结果一周的努力都白费了。双休日可以适当放松,但不能完全放纵,避免夜宵,晚上8点以后不再进食。”
除此之外,大家还尝试了中医调理:“针灸不仅帮助调节食欲,还促进了体内代谢循环,减少了水肿问题;减肥贴能够温和刺激局部脂肪代谢,同时避免了对肠胃的刺激。”据介绍,中医调理虽然效果相对温和,但与其他方法结合后,明显提升了整体减肥效率,尤其是在平台期帮助突破了瓶颈。
最终,31名员工总共减去了90公斤,不仅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习惯,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后续社区体重管理的推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,增强了大家在社区开展体重管理工作的信心。分享会上,长宁区卫健工作党委副书记陆旖与中心党支部书记王珺为“职工减重明星”颁奖,长宁区卫健委基层科科长梁楠与中心主任殷国玮为“职工运动达人”颁奖,以表彰他们通过自身体重管理,树立起“看得见、信得过”的健康标杆。
“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和经验,我们也有信心在后续为所有辖区签约居民,尤其是重点关注的慢病患者服务。”王珺表示,4月启动体重管理门诊以来,将进一步依托“拾吾医站”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终端,在居民区推广“一秤、一尺、一日历”活动配资114平台登录入口,打造社区健康支持性环境,“让‘国家喊你来减肥’,不再是一句空口号。”
益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